正确洗手步骤:从基础到进阶的全面指南 (正确洗手步骤七字口诀)
编号:19666 分类:技术教程 阅读: 时间:2025-07-12
从基础到进阶的

正确洗手步骤:从基础到进阶的全面指南

一、洗手的重要性

日常生活中,我们频繁接触各种物体表面,如门把手、电梯按钮等。这些表面上可能携带大量的病菌,包括常见的流感病毒、诺如病毒等。当我们用手触摸脸部、眼睛、鼻子或嘴巴时,这些病菌就有可能通过黏膜进入体内,引发感染。手部是人体与外界接触最密切的部位之一,也是病原体传播的重要途径。因此,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。

二、洗手的基本步骤

1. 用流动水湿润双手,确保水温适中,既不是过冷也不是过热。过冷的水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,而过热的水则可能损伤皮肤屏障功能,增加感染风险。

2. 涂抹适量的肥皂,建议使用抗菌肥皂。肥皂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结构,使其失去活性。如果使用普通肥皂,应在搓洗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手液,以增强清洁效果。

3. 开始搓洗双手,搓洗时间不少于20秒。搓洗时应覆盖手掌、手指、指缝、指甲缝等所有部位,确保每个角落都被清洁到位。可以采用七步洗手法,即内、外、夹、弓、大、立、腕。具体操作如下:

    正确洗手
  • 内:双手心相对,掌心对手掌心,手指并拢,相互揉搓。
  • 外: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,交换进行。
  • 夹:一手握另一手食指弯曲,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,交换进行。
  • 弓:一手握另一手手腕,相互揉搓。
  • 大:一手握另一手五指张开,掌心对掌心,十指交叉揉搓。
  • 立: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关节转动揉搓,交换进行。
  • 腕:清洗双手腕部,交换进行。

4. 在流水下彻底冲洗双手,确保将肥皂残留物冲洗干净。冲洗时要确保水流覆盖所有部位,避免残留污垢和细菌。

5. 用干净的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。如果条件允许,最好使用烘干机吹干双手,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细菌再次污染双手的机会。

三、特殊场景下的洗手技巧

1. 如果在户外活动或旅行时无法找到流动水和肥皂,可以使用含有至少60%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消毒液作为临时替代品。使用时,取适量消毒液于掌心,双手互搓至干燥,确保覆盖所有手部皮肤表面。需要注意的是,免洗手消毒液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洗手方法,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仍应尽量选择传统洗手方式。

2. 对于戴手套的情况,也需要定期洗手。摘下手套后,应立即按照上述基本步骤进行彻底洗手,以去除手套上的污垢和病菌。如果手套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,则应先用清水冲洗手套,再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进行处理,最后丢弃手套并洗手。

3.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工作或探访人员,除了遵循上述基本步骤外,还应注意以下几点:

  • 在接触不同患者前后,必须彻底洗手,防止交叉感染。
  • 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或接触患者的血液、体液等污染物后,应立即洗手,并更换手套。
  • 在进行侵入性操作(如注射、换药)前,应佩戴无菌手套,并在操作结束后及时摘除手套并洗手。

四、进阶的洗手注意事项

1. 定期修剪指甲,保持指甲和指甲缝清洁,避免藏污纳垢。如果指甲较长,容易成为病菌滋生的温床,增加感染风险。

2. 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,以免皮肤变得过于干燥脆弱。长期浸泡会导致皮肤角质层受损,降低皮肤屏障功能,使皮肤更容易受到病菌侵害。

3. 注意观察双手是否有异常情况,如出现红肿、瘙痒、皲裂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诊治,避免病情加重。同时,也要关注周围人的健康状况,如有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,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,如勤洗手、戴口罩等。

4. 培养良好的洗手习惯,将洗手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,如饭前便后、外出归来、接触公共物品后等。只有养成自觉、规范的洗手习惯,才能真正发挥洗手预防疾病的功效。

网址推荐 网址推荐